为什么餐后血糖会低于空腹?

[ 发布时间:2019-03-26 09:09:14 ]
[ 阅读次数:21524 次 ]

一般的糖尿病患者,都是餐后血糖比空腹(或餐前)高。但临床也确实有一些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比空腹血糖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出现这样的现象时,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思考以便解决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一起寻找答案。

先从检验的分析前角度切入


1、标本采集及某些干扰因素的影响


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全血标本放置于室温中,葡萄糖会被代谢分解,一小时降低约5%。或患者服用VitC等,均会导致血糖检测结果偏低。

 

因此,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如不能及时检查,需分离血清置2-8℃保存或采用氟化钠抗凝剂保存。患者暂时停止服用VitC等可能干扰结果的药物。

 

2、降糖药物的影响


接受「三短一长」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剂量过大,则可导致餐后血糖偏低。


或夜间中效胰岛素用量不够,导致空腹血糖控制不良。由于空腹血糖控制不良,导致空腹血糖升高,出现空腹血糖高于餐后血糖。


从疾病的角度切入看 


1、肝病对糖代谢的影响


慢性肝病患者空腹血糖往往正常甚至偏低,进餐后,血糖迅速升高,30 分钟即可达峰(>10 mmol/L),随后血糖开始下降,餐后 2~3 小时的血糖值可低于空腹血糖水平。这是由于肠道迅速吸收葡萄糖,而肝脏不能相应快速摄取葡萄糖,从而导致餐后血糖快速升高;2 小时后,由于反应性胰岛素分泌增加,肝外组织利用葡萄糖增多,致使餐后 2~3 小时血糖值低于空腹水平。


2、滋养性低血糖


部分上消化道手术患者(如胃切除术),由于食物快速由胃排空进入小肠,大量葡萄糖吸收引起迷走神经反射过度兴奋和胃肠激素过度分泌刺激胰岛β细胞一过性大量分泌胰岛素,大量胰岛素的作用引起血糖快速下降。典型患者可于进餐半小时左右出现高血糖,约1.5~3小时出现低血糖,低血糖严重者可出现癫痫发作、昏迷乃至死亡。


此类患者可以少吃多餐,减少淀粉类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以减缓胃排空的速度。


3、糖尿病前期或2型糖尿病早期伴发的反应性低血糖


此类患者空腹血糖正常或略高,OGTT符合糖耐量受损或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在餐后3~5小时出现低血糖。


在正常情况时,人进食后血糖会升高,大约30~60分钟血糖达到高峰后下降,血浆胰岛素水平也在30~60分钟上升至高峰,为基础值的5~10倍,随后下降,3~4小时恢复到基础水平。因此,正常人进餐后血糖虽然有升高,但波动于一定范围内。2型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胰岛素分泌过多(高胰岛素血症)和高峰延迟,胰岛素维持在较高浓度而不能回复到基线水平,因而在餐后出现血糖较低,甚至低血糖。


4、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


低血糖常发生于餐后2~4小时,症状一般较轻,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短(15~20 分钟),多可自行恢复或稍进食即可缓解。临床表现以交感神经受兴奋症状为主,如心慌、出汗、面色苍白、饥饿感、手足震颤、软弱无力等,大脑缺糖症状(如神志错乱、抽搐等)较少见。多见于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神经质的中年妇女,进食高糖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后容易诱发,发作时血糖可以正常或低至2.8 mmol/L(50 mg/dl),但不会更低。患者通常无糖尿病家族史,血浆胰岛素水平、胰岛素释放指数均在正常范围,能够耐受 72 h 禁食(这点可与「胰岛细胞瘤」鉴别)。「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高血糖素反应减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